类别:行业报道 发布时间:2025-07-31 浏览人次:
,并且震源特别浅,不到20公里,那地震的威力可就被放大了。短短一小时内,好几波6、7级余震又接连砸下来,大地抖个不停。这么大的地震,,已经是自从2011年日本大地震,就是那次导致福岛核泄漏的以来,全球最强的一次地震了。
不过好在俄远东地区人口稀少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,只是这场天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,被毁建筑不计其数,更要命的是,有人分析俄最著名的核潜艇基地危险了。
那么,天灾沉重打击俄罗斯,俄核潜艇基地能不能扛得住?如果扛不住,乌克兰会不会有新动作?
至少4米高的海啸第一波就砸向了俄罗斯的港口城市——北库里尔斯克。浪头越过堤坝,如巨兽般扑向陆地,这座两千多人的小城,几乎瞬间从地图上被抹去。幸好这里地广人稀,遭遇到海啸撤离的也算及时,不少人的安全还是得到了保障。
但可怕的地震和海啸还是引起了巨大的恐慌,这种心理上的恐惧迅速扩散到了整个日本海。
日本气象厅的警报声响彻列岛,东海岸全线戒备。预报说,部分地区会迎来三米高的巨浪,尽管抵达北海道的第一波浪潮只有区区四十厘米,但没人敢松懈。
因为所有日本人都明白,海啸是分批次抵达的,每一波都BWIN会造成巨大的损失,而海啸最致命的往往不是第一下。之所以对海啸这么谨慎,是因为对海啸的恐惧,已经刻进了日本的民族记忆里,于是乎日本让超过190万人迅速撤离。
在他们脑海中,2011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那场巨浪不仅带走了数万人的生命,更引爆了福岛核电站,留下伤痛至今还萦绕在日本人的心头。
而历史的教训也是惨痛的:那就是永远不要用第一波海浪的高度,去判断一场海啸的真实破坏力,看似温和的浪头,也可能裹挟着卷走房屋的力量。
更何况,日本是一个几乎没有纵深的国家,所有重要的城市,几乎都挤在狭长的海岸线上,当海啸来临时,他们退无可退。但颇为讽刺的一幕是,直到海啸警报响彻全国,福岛核电站才不情不愿地暂停了核污水的排海作业,全世界都在猜,警报一解除,排污的阀门大概率会再次拧开。
这场来自邻居家的地震,让本就因国内“黑金”丑闻和外部关税压力而焦头烂额的日本首相,心里又多了一层阴影。
虽说日本受到了这次地震的影响,但俄罗斯还是受灾最厉害的,这次地震也引起了俄罗斯内部的一系列问题,尤其是一处军事设施的安危,牵动着无数俄罗斯高官的心。因为离震中最近的,是一座不能出事的核潜艇基地
震中两百公里外,就是维柳钦斯克。这个名字你可能陌生,但它之于俄罗斯,就如同金斯湾之于美国,是太平洋舰队的心脏,是俄国海上核威慑的定海神针。
基地藏在一片形如葫芦的阿瓦恰海湾深处,湾口狭窄,腹地开阔,这种独特的地形本是天然的海啸缓冲带,是庇护国之重器的完美港湾。建造时,所有核心设施都按最高抗震标准设计,理论上固若金汤。
但理论是理论,现实是现实。近9级的地震,意味着基地所在的地面,正经历着6到7度的剧烈摇晃,这种烈度,足以让普通楼房开裂,地表扭曲。
最让人揪心的,是港内那些安静的庞然大物——“北风之神”级战略核潜艇。潜艇本身是深海怪兽,坚固无比。可它现在不是在深海,而是在码头上,剧烈的海底震动,会掀起狂暴的水下冲击波。
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,整个港湾就是一个被疯狂摇晃的浴盆,潜艇就是里面的模型船。系在核潜艇上的的缆绳能否经受住这般拉扯?一旦断裂,数万吨的钢铁之躯与码头的每一次撞击,都是对核安全红线的一次叩问。
尽管反应堆有多重保险,但在核安全这件事上,从来没有万一。卫星已经拍到堪察加沿岸部分设施受损,通讯时断时续。莫斯科高层沉默不语,军方则已拉响最高警报。这场天灾,正考验着俄罗斯的战略底裤。
但面对如此强烈的天灾,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,俄罗斯只能启动紧急预案防备一切可能发生的后果,但更多的可能是无能为力,祈祷核潜艇这里不会出问题。如果这里真的出现问题,俄罗斯核威慑力大大降低,乌克兰会不会觉得自己有了机会,无论是打还是谈判,底气都能更足呢?这个也犹未可知。
堪察加的地震,从不是意外。这里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舞台之一,太平洋板块正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下方俯冲,每一次挤压,都在积累着毁天灭地的能量。
地质学家们争论不休,这次8.8级的强震,究竟是一次堆积许久的能量大释放,从此换来暂时的安宁?还是说,这只是一个更可怕的开头?
有一种担忧是,如果堪察加这段地壳没能完全“解压”,这股被憋住的巨大能量,可能会像被捏住的水管一样,传导到压力相对脆弱的另一端。那个潜在的爆发点,很可能就在不远处的日本列岛。
更别忘了,堪察加半岛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火药桶,上面坐落着29座活火山,强烈的地震,会不会唤醒其中某座火山的喷发?如果真是那样,火山灰蔽日,全球气候动荡,那将是远比海啸更可怕的连锁灾难。
另一方面来看,说这场远在太平洋深处的震动,向所有拥核国家提出了一道终极考题。我们习惯于将核设施、军事基地看作是绝对安全的堡垒,用层层安保和复杂防护预案将它们与外界隔绝。
但我们忘了,真正的威胁,恰恰来自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。当极端的天灾,如地震、火山、海啸,迎面撞上我们自以为是的“绝对安全”时,再坚固的工事,再严密的预案,都可能像纸一样被撕碎。
大自然不会给你任何谈判的余地,它只是用一次次怒吼提醒我们:在真正的自然伟力面前,人类所有的骄傲与防备,都显得如此脆弱。所以说以后还是要爱护环境,珍惜脚下这片土地吧。
2025年5月12日是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。近年来,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,地震、台风、洪水等自然...
2025-08-01证券之星消息,震安科技(300767)07月3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...
2025-08-01近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陈晓非在“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”上,...
2025-08-01根据有关规定,对公示的建议授奖人选和项目如有异议,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山东省科学技术奖...
2025-08-01“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”重点专项,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,应用前景明确,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,对经济社会发展产...
2025-08-01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经综合研判,于7月30日18时19分发布海啸警报解除通报。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预报员侯京明介...
2025-08-01